田素琴名医工作室
 首页 / 田素琴名医工作室 / 诊疗方案
中医皮肤病学重点学科学术创新
  • 来源:辽宁省肛肠医院
  •  
  • 时间:2020-06-05

1.新观点、新理论

(1)倡导“养生抗衰老重在调理五脏的功能,而五脏中尤以调理肾脏的功能为主”的学术观点。

人体的衰老机理包括气血失和、阴阳失衡、气机升降失常以及脏腑机能失调等,五脏是人类生命运动的中心,能起到化生、贮藏精气的作用,只有人体内部五脏生理功能达到相互协调、相互平衡的状态,才能够有效维持人体在不同环境中相对恒定,可以说五脏的生理功能能够统率全身的生理功能和运动,因此对五脏功能的调整在抗衰老养生的作用中至关重要。

(2)探讨 “从脾论治痤疮”新的学术观点。

学科结合临床实际,又探讨新观点“从脾论治痤疮”。对于痤疮从脾论治,近年来在临床上已多有验证,但对其理论基础的探讨尚缺乏深入性与系统性,没有坚实的理论作为基础,临床的经验就可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更好地进行传承。“脾主升清论”、“内伤热中证”与“实则泻其子”是中医学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我们分别从病因病机和治疗角度探讨了痤疮从脾论治的理论基础,既有利于充实中医脾脏象理论,也有利于更好地指导痤疮的临床治疗,提高其临床疗效。我们又创立了新疗法“提毒拔脓、消肿散结”治疗重症难治的聚合型痤疮,减少瘢痕形成。

2.新标准

在学科建设期间,2015年成功申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治未病特色疗法中药面部法干预痤疮”项目,并于2018年通过专家共识,取得阶段性成果,为中医药外治法治疗痤疮开辟了新途径,并对不同的痤疮证型对应不同功效的面膜,疗效科学显著,为下一步中医外治法治疗痤疮面部敷贴的标准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3.新方法

(1)针对抗衰老,依据中医学理论,创新提出“三位一体化”新技术新疗法:即药膳膏方食疗+中医特色体疗+现代先进理疗

在调理五脏的基础上,配合益气固表、荡涤肠胃、活血化瘀、祛浊化痰等法,做到攻补兼施、平调阴阳、以衡为期,从而达到防病纠偏、滋补健身、美容养颜、延年益寿。在遣方用药上我们推崇唐代医家孙思邈的“服饵药食”的养生之道,根据具体辨证选材配伍制作膏方药膳,既方便,又实用,根据体表表现及经络理论制定体疗方案(如脐疗、压耳穴、推拿按摩、刮痧、足疗、中药浴、中药倒模等),还可适当配合现代理疗设备,即采取“三位一体”抗衰老养生之道。

(2)创立 “安抚疗法”—即运用具有脱敏作用的溶液剂冷湿敷+冷喷+皮肤Ⅱ膏涂擦+中药倒膜—治疗各种严重面部皮炎(脂溢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日光性皮炎,湿疹、激素依赖反跳性皮炎)。

学科根据临床多年来反复的验证,创立了“安抚疗法”并普遍用于面部激素依赖性反跳性皮炎的外治,并成功地治愈了上千例患有面部激素依赖性反跳性皮炎的病人,使他们恢复正常的生活与工作状态。治疗时,不仅要绝对杜绝激素,还要消除爆发性皮炎症状。急性期宜用柔和的脱敏溶液剂外用冷湿敷、涂擦保护油膏、中药倒模等,缓解期给予软膏剂修复角质层。我们称该种治疗方法为安抚疗法。需要说明的是:治疗过程中所有外用药物的选择通常会根据不同的表现进行中药特殊调配而成(科内自行命名如皮肤Ⅱ膏),这是中医特有的一种治疗方式,同时,所用药物必须遵循无刺激性、无毒性、无激素、易耐受等原则。

(3)创立“桑皮汤外洗、祛斑液、祛斑膏按摩配合中药倒膜”治疗黄褐斑、各种面部色素沉着斑、黑变病。

黄褐斑是一种颜面部出现局限性淡褐色或褐色色素沉着性改变的常见皮肤病。患病人群中女性占90%。为医学美容界热点研究疾病之一。中医“黧黑斑”的范畴,亦称“肝斑”。黄褐斑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本病女性多见,血中雌激素水平高是主要原因,田素琴教授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亦认为本病的病因虽较复杂,但其病机清楚。田素琴教授认为皮损色斑的面部分布区域按经络及脏象学说可预示病机所在,色斑若集中分布在脸颊侧靠耳前、耳后、颈侧、下颏则多为肝郁气滞,若在脸颊靠中间、前额、鼻背、鼻翼、上唇则多为脾虚湿蕴,若在眼周、眉弓则多为肝肾阴虚。在此之上,我们根据临床治疗经验,将黄褐斑分为四型辨证论治,即1. 肝郁气滞证2. 脾虚湿蕴证3. 肝肾阴虚证4. 气滞血瘀证。分型内服治疗的同时,积极配合中医特色疗法,科内调配药物外用治疗。尤其近几年,我们开展中药系列美容法治疗黄褐斑,三个月为一疗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4)创新提出了“简约绿色生态治疗银屑病的理念”不断优化完善寻常型银屑病综合治疗方案。

学科还创新提出了 “简约绿色生态治疗银屑病的理念”我们通过归纳总结了田素琴老师多年的临床经验,对各种常见及顽固性皮肤病(如银屑病、湿疹、带状疱疹、面部损容性疾病、皮肤瘙痒症、红皮病、过敏性紫癜、变应性血管炎等)探索出一整套运用传统中医药技能进行诊治的方案。同时,还按照中医理论“治未病,既病防变”的指导思想,积极倡导患者加强预防为主,发病早治疗、早痊愈。因此,形象的称之为简约绿色生态治疗。近几年,按照此理念治疗银屑病患者,收到较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5)创立特色疗法“挤压术+痤疮酊+消炎膏按摩+中药消炎硬膜或软膜”以遵循无刺激性、无毒性、无激素、易耐受等为原则治疗面部痤疮。

学科根据田素琴教授临床经验,将痤疮分四型辨证论治,即肺经风热型:治宜疏风清肺。肠胃湿热型:治宜清热化湿通腑。脾虚痰湿:治宜健脾化痰,利湿清热。肝郁血瘀型:治宜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我们制备了院内制剂痤疮汤口服,适合肺经风热及肠胃湿热证型的口服治疗,制备了科内协定处方痤疮汤2、3号适合脾虚痰湿及肝郁血瘀证型的口服治疗。科内配制痤疮酊、痤疮膏、皮肤Ⅱ号膏、消炎散、消炎拔毒膏、湿敷溶液等用于外治,还有特色诊疗项目中药系列倒模(包括消炎软膜及硬膜)用于病情较重的治疗,此外还有针刺,刺络拔罐、穴位按摩等。

相关论文:

1.Zhou XX, Jin L, Qi RQ, Ma T. pH-responsive polymeric micelles self-assembled from amphiphilic copolymer modified with lipid used as doxorubicin delivery carriers doi: 10.1098/rsos.171654. eCollection 2018 Mar. 2018 Mar 21;5(3):171654. R Soc Open Sci

2.张宇,张小卿,吴景东. 养生抗衰老重在调理五脏功能探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12:1677-1678.

3.王继慧,张小卿,马月丹,张燚,吴景东. 绞股蓝总皂苷对光老化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J].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02:194-197.

4.王继慧,马月丹,张宇,吴景东. 论朱丹溪滋阴学说及临床医疗实践对中医美容的指导作用——以营血不足所致面容萎黄不泽为例[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2:122-125.

5.陶冶,张小卿,吴景东. 皮肤光老化中医机理探讨[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01:97-98.

6.张健,张小卿,张宇,吴景东. 基于中医血瘀理论阐述皮肤衰老的机理[J]. 辽宁中医杂志2018,45(3):529-531.

7.李忻红,卢益萍. 《伤寒论》经方在银屑病治疗中应用参悟[J]. 环球中医药,2014,02:116-118.

8.卢益萍,李忻红,董灵玉. 中药白疕合剂对银屑病样动物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J]. 环球中医药,2014,04:251-253.

9.吕凌,张小卿,吴景东. 试论痤疮从脾论治[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11:1476-1477.

10.周昕欣,杨关林,王彩霞. 基于“脾主运化、统血”脾脏象理论探讨临床治疗皮肤病学术思想. 2018,45(8):1629-1630. 辽宁中医杂志

11.卢益萍,芦源,李忻红,黄瑾,解放,赵宏伟. 中药面膜贴敷法干预痤疮的循证技术操作规范及一致性检验[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2017,16(2):154-156.

12.顾炜,张小卿,吴景东. 中药痤疮合剂联合针刺拔罐治疗寻常型痤疮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5):991-993.

代表性论著

2012年《美容中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吴景东 主编

2012年《中医美容美体学》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      芦  源 编委

2014年《美容诊断技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吴景东 编委

2014年《中医美容治疗技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吴景东 编委

2014年《中医美容非药物疗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吴景东 编委

2014年《中医美容营养学》中国中医药出版          吴景东 编委

2015年《美容中药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吴景东 编委

2015年《中医美容经络与腧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吴景东 编委

2015年《中医养生与亚健康调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吴景东 编委

2015年《美容诊断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吴景东 编委

Baidu
map